贵甚足,而常有繁滋,徒党己具,是谓塞之。
有国而塞,安能有国?
十二曰,养其乱臣以迷之;进美女淫声以惑之;遗良犬马以劳之;时与大势以诱之;上察而与天下图之。”
这十二条不仅是对孙子“亲而离之”这一策略的发展,而且也是对他“伐交”思想的深化和丰富。
五、以虚实之道为核心的易胜论孙子在军事战略上提出一个高难课题,他说:“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,非善之善者也;战胜而天下曰善,非善之善者也。”
(《地形》)在他看来,最高妙的战略,必须超出一般人的策略思考,超越通常的胜利形式;那种通过浴血奋战才能实现的战略,才能取得的胜利,不过是力能举秋毫,目能见日月,耳能闻雷霆,是不足为奇的。
那么,怎样才能达到他所要求的高妙战略呢?
孙子提出了两个方面,一曰“胜于易胜”,二曰“胜己败者”。
“胜己败者”较好理解,就是战胜那己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,或说战胜那己露败形的敌人。
比如以至强击至弱,或以累胜击累败,兵锋所至,摧枯拉朽,胜负立见分晓。
至于“胜于易胜”,则是战胜那易于战胜的敌人,换言之,即攻击那好打之敌。
诸如弱敌、乱敌、怯敌、饿敌、劳敌、兵力寡少之敌、戒备松弛之敌,如此等等。
一言以蔽之,就是“虚敌”。
要把握孙子胜于易胜的军事战略,必须抓住虚实之道这个核心。
关于孙子的虚实理论,郑有贤《孙子遗说并序》中有一段绝妙解说。
他认为《虚实篇》:“一篇之义,首尾次序,皆不离虚实之用,但文辞差异耳。
其意所主,非实即虚,非虚即实,非我实而彼虚,则我虚而彼实,不然则虚实在于彼此,而善者变实而为虚,变虚而为实也。
虽周流万变,而其要不出此二端而己。
凡所谓